家里飛出了“幺蛾子”

印度谷螟
拉丁學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
英文名 Indian meal moth
屬于 鱗翅目(Lepidoptera),斑螟科(Phycitidae)
成蟲體長6~7mm,靜止后翅收回體長9~10mm
前翅長三角形,亞基線與中橫線之間為灰黃色,其余為赤褐色并散生有紫黑色斑點,后翅灰白色。
最近家里的“幺蛾子”又開始大量的活動了,也許你也曾碰到過,隨著溫度的升高,就會大量的飛出來,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
印度谷螟面面觀
最近家里出現的“幺蛾子”,如果長的像這樣,就是“印度谷螟”,全世界分布的倉儲害蟲,與食品的種類,溫度,衛生狀況(特別是是殘渣、粉塵)等相關。中國境內除了西藏尚未發現之外,其余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都已發現。所以家里出現了,也不用太害怕,學點小技巧,控制“幺蛾子”。
兩只正在交配的“幺蛾子“,朦朧
要想知道”幺蛾子“有何而來,就要知道它的”前身“,也許你不相信,不過確實”小時候“和”成年“是天壤之別。
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0-13 mm,體呈圓筒形,中間稍膨大。頭部赤褐色,上顎有齒3個,中間一個最大;頭部每邊有單眼6個。胸腹部淡黃白色,腹部背面帶淡粉紅色。
生活史 通常一年5代左右;在溫暖地區,一年可發生8代。以幼蟲在倉壁及包裝物等縫隙中布網結繭越冬。雌成蟲將卵產于儲藏物表面或包裝品縫隙中,也可產在幼蟲吐絲形成的網上,卵散產或聚產。一般卵期2-14天,幼蟲期22-35天,蛹期7-14天,成蟲壽命8-14天。在27~30℃下,完成一代約需36天。
印度谷螟的生活史
生活習性 幼蟲為害各種糧食和加工品,玉米、大米、小麥、豆類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谷粉、干果、米麥制成品、奶粉、糖果、香料、生藥材、中藥丸、昆蟲標本等。其中以禾谷類、大豆、紅棗等受害最重。
以下畫面可能引起不適感......
很多人喜歡吃的干果和果脯,也常常成為印度谷螟的重點危害對象。這個蟲子嘴太刁了,常常是神一樣地不可思議,它可以鉆進很小的縫隙,甚至可以咬破很多包裝物,然后再侵食食物。
幼蟲蛀食干果、干菜等成孔洞、缺刻,常吐絲連綴糧粒及排泄物,并結網封閉其表面,使其結塊變質。幼蟲行動敏捷,具避光性,受驚后會迅速匿藏。老熟后多離開受害物,爬到墻壁、梁柱、天花板及包裝物縫隙或其它隱蔽處吐絲結繭化蛹。對人體無害。
來自刻行蟲害管理專家
上一頁: 暫無
下一頁: 綠化白蟻防治技術方案